《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学与人文精美的结合

———读王鹏飞先生诗词点滴感悟
   期次:第8期   作者:王坚   查看:31   


  作者王坚红与父亲王鹏飞


  鸟语花繁,绿树葱茙,大地复苏的季节再次回归。我亲爱的父亲,著名气象学家王鹏飞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面对着春意盎然的校园,我深深地怀念他,眼前常常浮现出他在校园里的种种往事,尤其是那些我陪同他出席各种会议与活动的情景。在江南春天温润的空气中,我感到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伴随着我,父亲的和蔼可亲仍然感染着我。
  父亲对事业的执著,通过大量的文章、教材、专著等专业文字留给了他忠诚的气象事业和他殷切期望的年轻后辈;而他对生活的热爱,凝练成优美豪爽的诗词篇章。每当我阅读他的诗词,都禁不住为他的才华赞叹,也为他的开朗感动,因此期望与更多的人分享。
  父亲在诗词中对自然与景观的许多细致描述,源于他扎实的气象专业思维与深厚的文学、史学背景。他的选词用句,充分彰显了科学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例如 《沙坪坝雾晨》一诗是父亲1944年秋天所作,1989年3月父亲再次赴沙坪坝开会顺道追访旧迹时,回忆起这首诗:
  沙坪坝雾晨繁星依微曙色迟,软风不礙最纖枝;谁怯晓寒裹轻衾?雾白迎窗蜘蛛丝。
  父亲还为此诗写了注:此诗描写辐射雾形成条件为无云、长夜、少风、晨寒。父亲将天气现象的专业说明,转化为一首对景色细腻描写的诗,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引导读者身临其境地想象与感受。诗中有色彩、有动感、有人物、有情愫,令人回味,令人遐想,将科学内容以文学形式表达,知识蕴含在优美的诗意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首《赴长岛考查蜃景》:艨膧铁甲遨沧海,拍拍十洲驾雾来;冲窎浪涌鹢首起,扑眉风卷珠沫开。黑山倏尔幻舟、蚌,仙市居然现庙、莱。霜晓蜃雰符物理,井蛙空自诋崔巍!
  这首诗是父亲赴山东长岛考察海视蜃景后所写。父亲对各类蜃景有许多深入研究。据我所知,他至少有5篇论文是关于蜃景的研究:《青海湖旁的路蜃奇景》、《山区蜃景———泰山三次怪蜃和奂山山市的剖析》、《是龙门真容,还是龙门蜃景》、《“海滋”名称由来及形成原理》、《光柱林立》等。而这首蜃景考察的诗,不仅对在沿海长岛考察过程进行了诗情描述,对滨海及山区的蜃景奇幻也给出了画意展现:“黑山倏尔幻舟、蚌,仙市居然现庙、莱。”其中,舟与庙是海与山的主要人工建筑物,而蚌与莱则是海与山的主要自然产物———水产与山草。诗句对仗工整,表达意韵精妙,显示了气象的艺术表现和文学的气象应用,阅读性与知识性俱佳。
  父亲不仅对自然景物和气象现象的描述极具功力,对社会事件的诗意表述也令人钦佩,如下面两首诗:
  贺气院学报创刊十周年马年创刊龙年庆,十年龙马长精神;风云腾时有天梯,珠玑掷处作金声。谁家桃李送新艳,此地气象毓芳芬;最喜龙山松柏茂,万枝千干尽龙孙!
  气象史志研究会十周年抒怀莫讶昆仑绝世姿,霜天雪域骋雄思;三番不负春风托,十载养成耐冻枝。既湎云空导变术,兼成史海探真痴。誓攀崖壁亲缨珞,再展银髯培短髭。
  这两首诗,同是对十周年的庆贺,因为父亲曾为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的常务编委,也是中国气象史志学会的主任及创始人之一,因此他的庆贺诗词发自肺腑、饱含感情,向自己参与的事业,奉上了真情回顾与衷心祝福。对期刊的成长庆典,诗词表达了欣喜、庆贺与殷切期盼;对史志学会的发展里程,诗词寄予了创业恭贺与重任展望。两首诗用词选句均非常用心,比喻贴切,构思入神,谐音谐意,运用得恰到好处。两首诗词对事件的凝练表述和艺术修饰,令读者在享受诗句魅力时,领悟到气院学报的蓬勃发展与育才功绩、气象史志学会的坚韧前行与学术贡献。
  父亲的诗词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为主调,这源于他对待事物的开朗态度,即使面临困难与问题,他也总是以正面的角度去观察与面对。无论是社会的曲折发展还是个人面临的不顺,他都坚持自己的光明信仰、顽强努力以及平和心态。有段时期父亲因过度劳累患了眼疾,眼底出现暗斑,使阅读与视力受到影响,特别是大家都不知晓这些暗斑由何引起、将会怎样发展,这对任何患者都是很大的威胁。我还记得父亲去医院做过多次检查,有几次是我与姐姐陪伴他,在那样的情况下,他还安抚我们着急、担心的情绪。在那时,父亲写诗描述他的病情,前后写了三首诗。下面这首诗,是在他眼疾逐渐稳定并有所转好时写的。目疾渐疗东风散雾,淡云烘日,已渐近清明时节。柳条柔,一派横塘,彀纹皱澄碧。飘来晴丝黏芳草,晴丝上,虹霓明灭。眼底喜人景色,绿窗畔,欲重扶,描龙笔。堪忆,记前番梦惊,睹遥岭云隐,银盘蟾齕。问天无答恰似答,扣天聪,疑茎朽虫蚀!幸翳霾乍消朝暾煜。月桂已斫清光出。虽几度薄阴,遮不断,春消息!
  从诗中可以真切体会到父亲对逆境的态度以及对前景的坚信。父亲热爱的气象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与生命,即使对疾病的描述也用到许多气象的词汇:虹霓、东风、散雾、淡云、薄阴、霾等等。
  重读父亲诗词,心中充满敬佩,但也总感遗憾。我知道我们家庭的亲情给予父亲温暖与支持,可如果我们懂得更多,我们也许能慰留父亲更久。现在,我希望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能为他忠诚的气象事业多做些工作,也希望更多地展示一位优秀科学家的诗人风范与才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966次访问,全刊已有362093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