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信大精神中的蹝德、勤、实、智、容蹞

   期次:第7期      查看:255   



  讨论大学的精神支柱,我认为可以从德、勤、实、智、容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以我想到的一些事例充实讨论的内容。
  万事“德”为本。校训“明德格物、立己达人”,指做一个明大德、通达事理的人是学校育人根本。除了“守公德、严私德”是对培养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之外,我以为在日常生活中“积小德、持恒德”也是检测德育成功与否的标尺。南信大持恒德的榜样人物就有不少,在我的印象中,一个平凡的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做公益,老干部徐志祥同志便是一例。他不但天天打扫院子,清洁环境,而且在有生之年,立下“续冥德”的遗愿,是我校第一位志愿捐献遗体供医学学子解剖之用者,其高尚风格值得大家敬佩。一个人文化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无论谁,毕生服务公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敬仰。
  成事“勤”为光。校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就是围绕“勤奋、勤俭、勤勉”来要求的。我略举二例:一是1964年暑期,我遵领导之嘱带领一位气象系的学生绘制大幅的云图作为教具,该同学不畏酷暑,在彩绘中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后来使用效果得到一致好评,那位学生勤工俭学、不计报酬的精神一直给我很深印象。再有一例是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大气物理专业的两位女同学(一位姓苏,一位姓周)要求假日到实验室仔细揣摩气象仪器的传感性能,得到满足后那种获得感体现出的好学精神令人永难忘怀。毕业后,一位去了美国,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另一位叫周毓荃的同学50周年校庆时还返校为同学们作了报告,汇报她在气象局开展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并在校报上撰文发表,甚获好评。她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和她当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一脉相承。
  科研教学以“实”为基。这里的实既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客观结合,还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离退后,系领导要求我联合南大气象系和空军气象学院编一本大气探测方面的教科书,希望能在各大高校通用。任务下达后,时间很紧,当时没有仔细考虑可行性问题。约稿到了以后,我这个主编犯难了,三校的稿件深浅高繁相差甚远,尽管做了弥补削增等工作,但还是浅深明显,我又不能越俎代庖,最后只好勉强汇稿交气象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由三校联合组稿的大气探测学教程,使用没多久,就发现在实际使用中问题较为突出。此书之后没有再出版过,也没有获得好评。此事引为最大的教训,就是一开始就没有从实际可行性出发,只凭一厢情愿,没有慎重考虑就仓促上马,反思起来,脱离实际的教训是深刻的。
  以“智”创新,在网络世界和信息化社会到来之际,智慧百科、智慧气象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在这方面,我们这些老朽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希望新时代的学子们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以智为谋,以智为标,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培养出像姚期智那样的领军人物,为学校争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的内涵还在于“纳”与“容”,即不同的观点能够充分交流,不要匆忙下结论。1954年末,我曾写信给《科学通报》,就我国标准时区的划分问题提出意见,该报在195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我的意见,但是以后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就决定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作为标准时。当然,这个决定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潜藏着一些不合理的后果,例如气象上日平均气温取统一标准时的代表性问题等。我殷切地希望,容纳不同的意见开展充分的讨论不仅在大学校园中,也应该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普遍推广实施。
  所以我认为,德、勤、实、智、容是大学育人的要件,如能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必将激励南信大继续阔步前进。
  (林晔,我校建校之初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教研室主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924次访问,全刊已有360971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