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十九大报告放在枕头边,睡得更香甜”

走出课堂调研社会热点问题 十九大精神这样入脑入心

   期次:第16期      查看:87   


  本报讯 晚上 9点,沁园31栋的一间宿舍里,一场关于十九大报告中“灰霾治理”问题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报告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们可以做个有关灰霾治理的调研”“南京市在大气污染、黑臭河道治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调研是可行的”“还有一个新的提法是构建生态廊道”……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王瑞和室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短短十几分钟就拎出了若干社会热点,她们在为即将开课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课做预习。从十九大闭幕到现在,这样的讨论在她们宿舍已经是第八次了。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是曾维和副教授给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路课,课程内容每年根据新的政策文本和社会热点进行动态调整。毋庸置疑,十九大是今年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单一的精神宣讲、政策解读有所不同,这门课讲究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实践—课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政策学习、知识运用、实践调研等能力,让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学深学透。
  课上,按照事先分好的8个小组、每组3人,学生们对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各自提炼的关键词、社会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和分析整理,遇到对精神理解不到位,或难以对应的问题,曾维和予以阐释和引导。“这一步,学生要尽可能多地找出关键词,同时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把握精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用合适的政策工具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下一步,各个小组将确立一个最有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实践。根据选题特点进行问卷调查,或与政府领导、社会组织、高校专家和普通市民等开展深度访谈。这个过程,是这门课最核心、也最耗时的部分,需要2-3个月才能完成。曾维和要指导各个小组设计问卷、联系走访单位、阅读政策文件和专业文献,“只有这样才能把政策和知识转化为‘真知’。”学期结束时,再返回课堂。学生们把各自调研的海量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形成报告,在课上一一汇报。
  目前,根据学生们初定的调研主题,如社会治理智能化、城市灰霾治理问题等,曾维和打算在学期末的汇报课上邀请学校信息与控制学院、大气物理学院等的专家老师来坐镇指导,从多个角度给予点评建议。
  曾维和开设《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课已有四个年头,凭借极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以及趣味性俘获了不少粉丝,有学生直言,“上这门课,感觉很有收获。”而研读十九大报告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课上的新时尚。曾维和在课上曾说:“把十九大报告放在枕头边上,会睡得更加香甜。”学生王瑞便这样去做了。开课前她把报告看了四五遍,“十九大报告是当下最权威的学习材料,睡前看一看、想一想,很有意思。”(方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973次访问,全刊已有362109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