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海科院与物电院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发表

   期次:第8期   作者:张颖 刘丹   查看:56   

  本报讯 近日,《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我校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生化实验室王长友副教授的研究成果《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Reverse the Hazard of Antibiotics Exposure: A Plankton Community Study on Responses to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以及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分子界面实验室张磊博士课题组的研究成果《Multilayer Dye Aggregation at Dye/TiO2 Interface via π…π Stacking and Hydrogen Bond and Its Impact on Solar Cell Performance: A DFT Analysis》。
  王长友副教授的研究涉及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近海海域抗生素污染以及抗性基因的研究。他通过种间作用研究群落水平上抗生素CIP的生态毒性效应,发现抗生素可以反转单物种毒性效应,通过一种群落水平上的污染物生态毒性效应阈值浓度测算方法计算了抗生素CIP的阈值;该测算方法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成果将有助于促进海水水质基准确定方法的完善,或将有助于促进群落水平的生态毒性效应数据在水质基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海科院自2012年建院以来,在加快发展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方向同时,对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等方向研究给予前瞻性培育并初见成效。
  张磊博士课题组的研究从分子工程着手,探究新型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从而高效设计提供清洁能源和减小环境污染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课题组首次对太阳能电池中的多层聚合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认为分子多层聚合现象广泛存在于新型太阳能电池中并大大影响了仪器的光电性能,因此分子多层聚合现象的研究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目前的太阳能电池研究缺乏针对聚合现象的精确三维结构研究,而该研究从理论层面建立分子与界面的结构与性质关联,指出通过对多层聚合现象进行分子工程研究可以高效设计太阳能电池。
  张磊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引进我校后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并建立了分子界面实验室,基于分子层面开展物理学、材料科学、光学工程等交叉领域的研究。  (张颖 刘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865次访问,全刊已有361825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