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圆桌会议热议高校国际化

   期次:第7期      查看:37   




  五场引人入胜的主题报告,五十多位与会人员的智慧碰撞,五万多字的会议记录……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这场“高校国际化”圆桌会议结束后,众位专家纷纷意犹未尽:“如果有时间,还想继续谈下去!”
  在这意犹未尽背后,映射出了“国际化”战略在中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双一流’建设要牵住国际化这个‘牛鼻子’”已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正如清华大学陈劲教授所说:“一流大学必须面向国际、参与竞争,一流大学理应活跃在国际高等教育、科研和学术前沿,以彰显强劲的国际影响力。”
  这在南信大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印证。“我们不仅要做全国第一,更要争世界单打冠军!”校党委书记李廉水在会上如是说,他同时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具体谋划:倾力打造世界一级品牌、潜心研究世界一级学问、奋力攻克世界一级难题。校长蒋建清则分享了学校的国际化经验,最终“抢占发展先机、实现整体办学水平垂直拉升和顶层跨越”。
  南信大的国际化之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南信大的国际联合实验室让我感觉到很震撼,特别是发挥学科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并且在国际合作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清华大学苏竣教授说到。而在谈到国际联合办学时,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也将南信大雷丁学院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优秀案例,向大会进行了介绍。
  南信大的国际化仅是中国高校国际化实践的一个蓝本,对于高校国际化这个复杂的议题,专家们从理念、政策、制度、文化、举措等各个方面抒发了各自的见解。苏竣教授、刘念才教授、陈劲教授、席酉民教授分别作了《高校国际化政策研究》《高校国际化评估》《“双一流”建设中的国际化》《打开几扇窗户 遐想未来大学》的引导性报告,许涛司长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进行了宣传解读。如何定义高校国际化?实现路径在哪里?目的又是什么?与会代表们围绕报告主题深入分析、碰撞火花、谋划未来,为国家科技管理创新、高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校国际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少专家抛出了疑思。席酉民校长认为,高校国际化分为三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为指标层、机制与文化层、作用与价值层。苏竣教授则从“人”的国际化、思维模式的跃迁、管理理念的变革,以及政治因素、势差因素、技术因素等角度阐述了对高校国际化的理解。
  那么,“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许涛司长从《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这两个文件出发,阐释了教育部将着力推进的七大举措。“老师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启迪智慧,更要培养能力。”管理学部副主任罗长坤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国际化也不可忽视:“课堂不仅要讲过去的知识如何获取,也要讲今天的知识发展到什么程度,更要讲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会专家们还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体制、管理、技术缺一不可”“建议高校国际化要加强分类分层指导”“要找到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之间的平衡点”……高校国际化,其目的是什么?是一次随大流的“被改革”?还是对国外名校的简单拷贝、模仿?答案是否定的,“国际化的目的是让中国变成强国!”这是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声。因此,“国际化和本土化需要相统一”,专家认为,高校国际化应该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邱东教授所说,“不能忽视单纬度国际化对我们带来的伤害,开放格局应当是多元的。”“‘一带一路’要主导全球治理,我们高等教育也应该有这个气魄,不仅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现在大型的国际合作计划基本都是国外主导的,我们仅作为参与方进行合作。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通过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帮助中国主导国际合作计划,为中国在世界争取话语权。”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斩钉截铁地说。(林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795次访问,全刊已有360954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