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廖宏教授及其合作团队科研成果被《NatureClimateChange》选为封面论文

   期次:第3期      查看:49   

  本报讯 近日,《NatureClimateChange》期刊在线发表了我校廖宏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WeatherconditionsconducivetoBeijingseverehaze
morefrequentunderclimatechange”。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海洋大学“千人计划”、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蔡文炬教授,其他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李柯、我校王会军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此论文被《NatureClimateChange》期刊选为2017年4月纸质版的封面论文,并同期发表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对该文的评述。《Nature
ClimateChange》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17.18。
  此项研究聚焦北京的强霾污染事件(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的事件),结合PM2.5浓度观测和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5)的15个气候模式的逐日模拟,发现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增加了华北平原静稳天气,从而增加了冬季强霾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该研究利用北京观测的七年冬季逐日PM2.5浓度和逐日的再分析气象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构建强霾事件与大尺度环流背景间的统计关系,定义了由大气低层经向风速、垂直温度梯度和中高层纬向环流表达的强霾天气指数 (HazeWeatherIndex,
HWI)。研究表明,相较于1948-1981年间,北京有利于强霾事件形成的天气条件在1982-2015年间增加了10%。研究进一步分析了CMIP5多模式逐日模拟的历史气候(1950-1999)和未来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气候(2050-2099)下强霾天气(HWI)发生的频率,发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与2013年1月类似的强霾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于历史气候条件将增加50%。在全球气候增暖背景下,北极涛动向正位相增强、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大槽变浅、以及近地表大气增暖较快导致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强霾事件的增加。
  研究指出,不利天气条件的增加使我国华北平原污染治理的难度加大,控制华北的强霾污染不仅要减少污染物排放,还需要全球减排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 \(廖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969次访问,全刊已有3613995次访问